儿童励志故事四篇

2023-09-13   来源:励志故事

第1篇: 儿童励志故事

从自闭症患者到著名漫画家

朱德庸,1960年生,台湾著名漫画家,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,其中《醋溜族》专栏连载十年,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。其漫画作品《双响炮》、《涩女郎》、《醋溜族》等在内地青年男女中影响极大,拥有大批忠实读者。2011年11月21日,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“漫画作家富豪榜”重磅发布,朱德庸以6190万元的十年版税总收入,荣登漫画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,引发广泛关注。

一个泛自闭症患者如何开启自己的人生

直到过了知天命之年,这个台湾最出名的漫画家才终于找到自己人生谜题的答案:他患有“亚斯伯格综合症”,一种泛自闭症障碍。画画成为他所有积郁的出口,而他冷眼旁观的结论,其实是“大家都有病”。

日本有一个传说,如果一个人能够喊出妖怪真正的名字,便成为妖怪的主人,不用再怕它。

在53岁的时候,朱德庸终于喊出了自己生命里那个妖怪的名字:“亚斯伯格综合症”。

这是一种泛自闭症障碍,会让患者社交困难、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、兴趣狭隘、对变化感到极度不安,经常重复特定的行为。

在看到这个名字之后,朱德庸松了一口气,觉得自己人生中的许多谜题就此解开。在他的前半生中,这种病让他成为一个生活在玻璃球里的人,在汹涌而过的时间和人流中默默旁观。画画成为他所有积郁的出口,不吐不快,一不小心就是整整30年。

“我终于知道,原来我不是智障啊。”他笑起来,轻松地靠在沙发上。

在发布会上时刻准备逃跑

1月月初,朱德庸坐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一家餐厅里,助手一拨接一拨地送走媒体记者。夫人冯曼伦给他端来一壶糖水,问他要不要润一润喉咙。他笑着摆摆手,朱太太便起身,到楼上去安抚另一拨早就架好了摄像机和灯光的记者。

朱德庸不喜欢被围观,不喜欢跟陌生人说话,他会抗拒、紧张。小时候他帮同学去邮局买邮票,他捏着钱,头脑一片空白,只想逃跑。他沉默地在邮局站了片刻,然后抓住同学,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塞到他手里,说:“你不要叫我去问,你自己去。”

这件事他一直记忆深刻,在他成年之后,依然不断提醒,自己有多么惧怕外面的世界,并因此反复纠结:“想到这个事情,你心里是很难受的,你会想到,天哪,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,你怎么会连问都没办法问?”

这种从陌生人面前逃走的冲动,随着他的成名而逐渐被勉强克制,但从未消失。他的新书《跟笨蛋一起谈恋爱》年初在大陆出版,出版社邀请他来大陆做巡回宣传。在南京,他们请来两个名人跟朱德庸同台座谈,一个是以谈论男女关系成名的孟非;另一个是张嘉佳,一位以荡气回肠的催泪爱情故事走红的作家。

那一天现场气氛不错,笑声不断,可是朱德庸还是紧张得要命,手在不停地出汗,并感觉到肌肉在衣服底下发抖。

“如果不是还有一点点理智在,我可能把麦克风一丢就跑了。”他说。大陆的出版方没敢告诉他,当天现场有上千人,不然他可能撒腿就逃。

他笑着说,这已经算好的,上次来大陆做活动他记得很清楚,是2011年6月26日临出发前一个星期,他已经情绪沮丧到整天整夜地躺在床上,不吃不喝,“如果生命有一个钮,一按就可以结束,我觉得我会去按的。”太太跟儿子陪着他不停说话,又让大陆的代理打电话来劝说,才让他能够出门。

“为什么其他人能那么享受,为什么别人喜欢在公众场合喜欢结交很多的人,我都没办法?”在过去的30年里,他经常这样自问,“我常常觉得自己又病又笨,真是没办法。”

有病

采访的间隙,他端着一杯水走到餐厅外面的玻璃穹顶下。北京的冬天长久没有雨水,玻璃上积满灰尘,但阳光还能透进来,于是他就像被笼罩在一团灰蒙蒙的雾气里,成了一个黑色的影子。他站在里面出神。

多年以来,他一直没能搞清楚自己究竟怎么了,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。

比如他从小就不会按正确的笔画写字,算个位数的乘法,要从一一得一,一二得二开始默念,背完整个九九乘法表;比如他总是认错字,看餐馆的招牌,眼睛看到的是这个名字,记到脑子里就变成了另一个。然后他兴冲冲去告诉别人,哪里哪里有一家很好的餐厅,别人满怀期待地找过去,当然,永远也找不到。

即便后来他成为台湾最知名的漫画家,也从未摆脱这些烦恼和折磨,时常陷入沮丧

丧和自我怀疑。

这些困扰他的事情,一直到他30多岁才开始有了答案。朱太太翻了很多书,告诉他这大概是自闭症,还有阅读障碍。

去年又更明白一些。那段时间,朱德庸经常跟太太去找复健医师,医师给朱德庸下了结论,说他有亚斯伯格综合症,一种跟一般自闭症不太一样的病。

因为阅读障碍,朱德庸对亚斯伯格综合症的理解都是从太太那里听来的,有这种病的人容易情绪低落,容易发脾气。朱德庸说,这种病有一个“好玩”的地方,就是患者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,他跟你交谈,他以为他讲得很清楚,但别人听起来可能完全不知所云;别人跟他讲话,他以为自己听懂的时候,其实又多半没有领会对方的意思。

巧的是,他的那位复健医师也是亚斯伯格综合症患者。朱太太陪他去做康复,听他们两人聊天,朱德庸说东,医师说西,朱德庸接过话开始说南,总之完全牛头不对马嘴,朱太太在一边听得快要疯掉,而他们两人交谈甚欢。

这种病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,但是朱德庸心里仿佛有一块石头落地,知道了命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

朱家差一点飞黄腾达,差一点

在那之后,朱德庸就想起来,为什么小时候面对父亲总是感觉疏离。

他的父亲是蒋经国的学生,在大陆参加过干部培训学校,是班上的第一名,很得蒋经国赏识。到台湾之后,蒋经国来找他,问:“你要做什么,你想做什么?”

朱德庸听妈妈讲,当时父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蒋经国只好留下话,说:“你好好想一想,我下次再来问你。”

蒋经国来访的事很快众人皆知,许多人上门找父亲托情,想让他在蒋经国面前举荐。

之后蒋经国果然又来了一次,父亲依然默默摇头,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来人只好叹气走掉。从那之后,朱德庸的父亲就一直做着普通公务员,台湾数十年间风潮迭起,而朱家从无大风大浪。

朱德庸的妈妈说起这些事,难免哀叹人生错失良机,朱德庸也曾不平,为什么父亲那么没有能力,为什么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公务员。他甚至也太能明白,为什么小时候父亲也并不像别人家的家长那样,会跟他

谈很多人生道理,也很少有鼓励或者斥责。

一直到后来,朱德庸成家立业,有一次回家陪老父亲,两个人隔着一张圆桌子对坐,寒暄之后都无话可说。

“我们两人就一直这样看着。他坐着的时候一直是笑着的,不说话;我也一直看着他,我也没讲话,就这样坐了两个小时吧。”朱德庸后来回忆说,“所以,我以前就说我跟我爸爸感觉很亲近,但又那么疏离。后来等我爸爸过世之后,我感觉我跟我爸爸在一起的那些岁月里面,他没有教导我任何事情,却能一直传达爱给我。我就是能感受到他传达给我的爱,用最简单的方式。”

朱德庸的父亲活到了94岁,一生平安,朱德庸想,很难说父亲年轻时与飞黄腾达擦肩而过是不幸还是幸运,如果受到提拔,可能父亲早就活活累死。这也算是因祸得福,或者说,命运对疾病的补偿。

“人生真是很奇怪的事情。”他想了想说。

在玻璃球里旁观世界

对朱德庸来说,命运的补偿发生在别的地方。疾病将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,也让他得以抽身而出,成为世界的旁观者。

他成名时26岁,台湾的剧变刚刚拉开帷幕,经济热潮已经不可遏制。那时候他画《双响炮》,讲中国人纠结的婚姻观。有一天去买豆浆油条,看到一个街头的年轻人的打扮非常诡异,觉得台湾迥异于传统的新一代已经出现了,于是画了《醋溜族》,讲的是台湾的新新人类。

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朱德庸开始画《涩女郎》,反映的是台湾新时代的女性,一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“万人迷”,一个要工作不要爱情的“女强人”,一个是什么男人都想嫁的“结婚狂”,一个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的“天真妹”,各自代表了都会女子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与人生观。

到20世纪末尾,台湾经济陷入停滞,喧嚣、混乱但充满希望的时代过去了,城市人陷入琐碎逼仄的工作,难以自拔。朱德庸就画了《关于上班这件事》,质疑商业社会的生活方式。接下来是《绝对小孩》,画小孩的世界,抵挡成人世界的价值观。

他有天生的对商业时代的抗拒,尽管他在这个时代大获成功,并且用的是不断给这个时代的人泼冷水的方式。

这些林林总总的观察和讽刺,后来登峰造极,就是《大家都有病》,他在里面极尽所能描画消费社会中人的病态。他画一个女人向男人炫耀自己浑身上下的衣装值多少钱,而男人则迅速掏出计算器,用女人浑身装饰的价格除以她的年龄,得出这身装扮的效果只有3200元。

再后来,他画《和笨蛋一起谈恋爱》,作为《大家都有病》的第二部。很多人把它当做一本谈论恋爱的漫画,但朱德庸摇头

:“我只是把爱情当做一个影子。我真正想要画的是,这一群疯狂世界里的疯狂的人,在爱情之下全部暴露爱情只是一个窥视的点。”

他有理由这样冷峻旁观。他和太太是同一类人,不太懂怎么挣钱,也不会为此孜孜以求。有人介绍他们去买高尔夫球证,可以升值,他们俩一起忘掉,直到对方赶来告诉他们球证价格已经涨到130万,他们只好彼此摊一摊手。

而在朱德庸最努力工作赚钱的时候,朱太太还以离婚相威胁,警告他不要变成“印钞机”。

朱德庸跟朱太太说:“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发财了之后买一个岛,我在上面做国王,培育我的禁卫军。然后那个梦就开始慢慢缩小,缩小到以后有钱了就要买一架飞机,我可以自己飞。然后那个梦又慢慢慢慢缩小到要买一艘船,坐在船上出海钓鱼喝香槟……最后就缩小到很平淡,待在家里,就很舒服了。”

被时代抛弃,也不过如此

旁观者难免被急速的世界不断抛在后面。朱德庸在玻璃球里,时常感到世界在向荒谬狂奔,因此愤怒难平。

1999年,他第一次来北京,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闲逛,看到卖包子的店铺里揭开蒸笼,冒出滚滚的水汽,看到居民从家里拎出一块砧板,在门口蹲着剁肉。

“你也许说他们粗糙,但对我来说,那就是一种生活,活生生的生活。”

十多年后,他又到那条胡同,发现已经完全变了。到处是咖啡店、茶馆、服装店,而空气中则充满了雾霾。

“我几乎每一次离开都抱着愤怒的心情。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?我并不是说不要进步,但是能不能不用这种方式?”他问。

台北也一样,在他看来,亚洲所有地方都让他产生共同的一种愤怒:就是拆掉一切去换取财富,脑袋里面只有钱。

“没有办法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”他念叨着。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台北住的日式房子,七年前所有居民被迫迁出,然后房屋卖给开发公司,之后一直废弃。

每隔一阵子,他都想办法去那里看自己家的旧房子。整个街区被铁皮封起来,禁止入内。他在外面看着,觉得树长得更茂密,而屋顶一块块垮掉,眼看着它日渐荒芜坍塌。

他也会陪太太去看她在高雄的老家。那是一片眷村,太太带着他走到已经破烂的旧屋,跟他讲,小时候这边放床,那边放桌子……

朱德庸说:“那种感觉就是,虽然我太太的童年我没有经历过,但是我跟着她去看,就等于陪着她又经历了一次。”

他为自己这种眷恋打了一个比方:“我有一把椅子,我可以跟我的孙子说,你的爷爷常坐这里,你看把手的漆都磨掉了。当你的孙子摸到那把椅子时,他就跟爷爷的前半生联系起来了。记忆应该是这个样子的。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记忆,这个城市就没有生命。如果这个城市没有生命,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就势必会生病。因为他无所寄托。”

所以,他从来不担心自己被时代抛弃。时至今日,他还要凡事亲力亲为,坚持一张一张地画四格漫画。

为了出版《大家都有病》,他画了1900多张画稿,最终选出来的只有300张。“如果要骗钱,我可以连着出六到七本。”他算了算,然后讲了一个朋友家小孩的笑话:小孩子想跟他学画画,被妈妈阻止了,因为妈妈说:“那很穷哦”。

朱德庸以前看的一部电影里面有句话让他很受感动。片子里的人说,当他碰到人生岔路的时候,他永远都知道该选哪一条,但他永远都选了另外一条,因为他知道正确的那条路对他来说太痛苦了。

“这句话很鼓舞我,很符合我的心境。”朱德庸说,“一生就是这么一回事。”

访谈问答:

壹读:新作是《大家都有病》系列的第二本,为什么选择爱情这个角度?

朱德庸:我觉得人的疯狂最容易表现在两个事情上:爱情和金钱。为什么会疯?因为所有人都被这个时代误导了。这是一个一切都是精算的时代,连爱情都被精算了。所以大家碰不到爱情。

壹读:所以现在很多情感专家特别火,比如张嘉佳、孟非……

朱德庸: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。爱情是人性里面最纯净的一件事情,看对眼可以什么都不要。你跟一个人谈恋爱,在你碰到他之前,你们之前十几年的生活岁月是完全不相干的,就像分别生活在宇宙中的外星人一样。但就在那一刻你们竟然就相遇,以后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,喜怒哀乐生死全部在一起。但为什么要搞成现在这个样子—我来算算你有多少钱,有没有房和车?

壹读:《跟笨蛋一起谈恋爱》里面,其实也有你和你太太?

朱德庸:对的,因为我有些事情上跟别人反应是一样的。

壹读:能举个例子么?

朱德庸:(笑):这个是我的特权,不告诉你。我自己很开心的一点是,我私下常常称自己为“在漫画里面埋地雷的人”,

因为我会在我的漫画里反映很多这个时代的人,所以每个人看我的漫画的时候,看到某一个,他会惊一下,“这是在讲我吗?”那就是踩到地雷了。

“被时代淘汰”是个阴谋

壹读:你画四格漫画已经30年了,不担心自己被淘汰吗?

朱德庸:我觉得那个都是一种讲难听一点都是一种阴谋。就是要让人被逼得一直鞭策自己,免得被时代淘汰。但为什么大家不能停下来?那是一种集体的恐吓,没有人敢停下来。

壹读:害怕跟别人不一样。

朱德庸:对。世界上没有一直往前走的事情,迟早要停下来,但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,我们剩下的是什么?我画《大家都有病》,人家问我是什么病,我说台湾和大陆得的都是“贪病”,但是台湾和大陆的不一样。

台湾的“贪病”是得到后再度失去,他们没有因为失去而虔诚下来,反而还留恋当时的(所有),继续贪婪下去。一些企业家做假油、投资者炒房产……大陆是得到之后的“贪病”,虽然得到,还要更多。但是我认为会停止的,经济都会转移,没有一个地方的坏超过50年,也没有一个地方的好超过50年。

壹读:你这样画画的方式比较笨。

朱德庸:其实只要我开始请团队、做流水线、授权,我很快就可以……

壹读:但是代价就是放弃这种生活。

朱德庸:对啊,但是我们不是那种人,甚至想变成那种人也没办法。

非要让我给个办法,我只能说变单纯

壹读:你会在漫画里描绘夸张病态的现实,但是似乎很少找原因。

朱德庸:原因非常多。华人的教育永远不教我们生活才是最重要的,反而教我们成功和财富才是最重要的。所以每一个小孩都在拼命念书,考一个好的学校,找一份好的工作,然后赚很多的钱。我们的教育没有教我们任何生活美学,没有精神生活,就只能用物质去取代。

壹读:但你也很少谈该怎么办。

朱德庸:其实我只是提问题的人,因为答案我没有能力给。非要给,只能从源头解决,就是你要变单纯,第一点是慢下来;第二点,你让你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人。

朱德庸励志故事:从自闭症患者到著名漫画家

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好了。在我那个年代,没有人鼓励你画漫画,如果你画漫画,你就死定了(笑)。他们会说,你画漫画,你以后怎么活呀?赚不到钱,也没有人要嫁给你。但是我就一直保持一个很单纯的心态。可能是,我,亚斯伯格患者,我就是喜欢画画,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?因为我有识字障碍,我也没有办法做一个好学生,我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,只能继续画。我的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慢慢走过来的。

第2篇: 儿童励志故事

相传在一个遥远的森林里,有一只老鼠、一只小鸟和一根香肠,它们住在一起互相帮助,是非常好的朋友。一直以来,它们都过着愉快、幸福的生活。小鸟每天的任务是到森林里拾柴;老鼠管挑水、生火、布置桌子;香肠负责烧饭。一天,小鸟去拾柴,半路上遇到了一只大雁,它情不自禁地向大雁述说自己的幸福生活,觉得十分满意。但是没有想到大雁根本不屑一顾,而且还说:“小鸟,你可真是一个可怜的呆子!傻瓜!每天自己在外面傻干活儿,老鼠和香肠却在家里悠闲自在,你竟然还觉得自己很幸福。”因为老鼠每天打水、生火之后就回房里休息,到吃饭时才出来。每天,香肠坐在锅边,看着锅里煮的食物,快到吃饭时,它四肢在粥里或菜里穿过一遍,就算加了油和盐。小鸟听完大雁的话,心里很不是滋味儿,决定以后再也不出来拾柴了。第二天,受了挑唆的小鸟不肯去拾柴,它早有预谋,对香肠和老鼠说:“长期以来,都是我一个人到外面干活儿,你们在家里悠闲,这样太不公平了。我们应该重新分工,不能只让我一个人当奴隶!”香肠和老鼠听到小鸟的提议,不知发生了什么事,也不知如何是好。怎么重新分工呢?老鼠提议说:“我们抽签决定吧!这样大家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。”香肠和小鸟都同意了。抽签结果:香肠拾柴,老鼠做饭,小鸟挑水。香肠拾柴去了很久都没有回来,原来它被路旁的一条狗当作早餐吃掉了。老鼠为了把菜的味道调好,也学着香肠的样子,在锅里穿过,但它还没有到锅中间就被烫死了。小鸟来端饭,不见老鼠,它情急之下不小心把柴点着了,小鸟赶紧去井边打水,没有想到水桶掉进了井里,它也跟着掉进去淹死了。

小朋友,这个故事说明:工作有不同的分工,不同的人适合做不同的工作。如果让一个人去做不适合的工作,结果会很糟糕。

第3篇: 儿童励志故事

把成功写在脸上

在瑞士埃尔德集团公司门口,有一个九岁的小擦鞋匠。一天,公司总裁查菲尔面对公司所有的业务代表,把小擦鞋匠叫到跟前,请他擦鞋,并与小擦鞋匠聊了起来。

“你擦鞋一次赚多少钱?”查菲尔问。

“擦一次五分钱。”小鞋匠高兴地回答。

“在你来之前是谁在这里擦鞋?他为什么离开?”

“是一位叫北尔斯 的男孩,他已经十七岁了。我听说,他是觉得擦鞋无法维持生活而离开的。”

“那你擦鞋一次只赚五分钱,有办法维持生活吗?”

“可以的,先生。我每个星期给我妈妈十元钱,存五元钱到银行,再留下两元的零花钱。我想再干一年,就可以用银行里的钱买辆脚踏车了。”小男孩一边卖力地擦着鞋子,一边微笑着回答问题。

小男孩擦完鞋后,查菲尔给了他五分钱,紧接着,又掏出一元小费给他。小男孩面露迷人的微笑,还 是那样欢快地说:“谢谢你,先生。”

这时,查菲尔转过头来,对公司的业务代表说:“一个十七岁的擦鞋匠在这里擦鞋无法维持生计,而一个九岁的小男孩除维持生计外,却还 有节余。这是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两张不同的脸。十七岁的男孩看不到生活的希望,整日哭丧着脸,好像别人欠他什么似的,顾客当然不会给他小费。而这个九岁的小男孩,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,面对顾客总是脸带微笑,谁会忍心不给他回报呢?”

受这个小男孩的启发,所有的业务代表一改过去消极的心态,他们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,同时也把自己的真诚和微笑一同销售出去,产品销售量随之大增。埃尔德集团公司也从过去面临全线溃败的窘境,成为如今全球最大的收银机销售公司。

第4篇: 儿童励志故事

在浙江永嘉的一个小镇上,一个孩子辍学了,为赚钱养家糊口,他决定用所有积蓄开家小的米厂,厂店合一的那种。

虽说只是小米厂,但经营却一点也不马虎。那时,别人100公斤稻谷总是打出80多公斤米,10多公斤糠,而这家小米厂却打出70多公斤米,20多公斤糠。众所周知,米的价钱贵,糠的价钱便宜,米多糠少才能多赚钱,糠多米少就赚得少。可这个刚开张的小米厂为何要干这种“赔本”的买卖呢?人们百思不得其解,同行们更是等着看他的笑话。可小米厂非但没有赔,生意反而日渐兴隆,直到若干年后人们才知道其中的奥秘。

100公斤稻谷打出的米少,颜色就好,质量就高,所以买米的人不管路有多远,都愿意到小米厂买米。稻谷打出的糠多,意味着糠里面就有好多的小米粒,营养就多,买糠的人就觉得划算,当然也愿意到小米厂来买糠。这样一来,不管是买米的还是买糠的,都成了最愿意光顾这家小米厂的主顾,生意哪能不兴隆呢?

在台湾也有个类似的小米店。

当时,在小县城已经有大大小小近30家米店了。这家穷后生的米店开业最晚,规模最小,生意冷冷清清,他只能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。上世纪30年代的台湾,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的落后,沙子、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,人们在做饭前,都要淘好几次米,很是麻烦。后生花时间将这些杂物一点点捡出来,再卖给顾客。时间一长,人们都夸他的米质量好,省去了淘米的麻烦,于是生意日渐红火起来。

那时候,许多顾客都是上门买米的,自己运回家。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,对他们来说,自己运米非常不方便,所以后生便主动送米上门。如果米缸还有陈米,他就将陈米倒出来,把米缸擦干净,再把新米倒进去,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,这样陈米就不会变质了。给顾客送米,细心记下米缸容量,问明家里多少人,多少大人,多少小孩儿,每人饭量如何,据此估计这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,记在本子上。等时候到了,不等顾客上门,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。他的这种细致周到的服务,赢得了所有顾客的好口碑,于是他那家极不起眼的小米店,竟然成为生意最好的米店。

前一个卖米者,是现今全国制鞋企业的领头羊——奥康掌门人王振滔;后一个卖米者,是曾经的台湾首富——王永庆。他们的成功有着惊人的一致——境界决定了世界。

你的世界有多大,与你的境界有多大密切相关。非凡的成就来源于非凡的行动。非凡的行动来源于非凡的境界。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有所成就有所成功的人来说,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。

推荐文章:

儿童励志故事四篇

http://m.11qkm.com/lzgs/67369.html

分享

热门关注

关于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100字【五篇】

励志故事

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集合3篇

励志故事

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(锦集3篇)

励志故事

袁隆平的励志故事简短800字范文(通用5篇)

励志故事

司马迁的励志故事简短100字精选3篇

励志故事

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精选5篇

励志故事

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(通用3篇)

励志故事

儿童励志故事【汇编六篇】

励志故事

《三字经》中的十个经典励志故事集合3篇

励志故事

关于中外名人励志故事【四篇】

励志故事